您所在的位置:杂志界 > 免费论文 > 教育论文 > 学校管理论文 > 杂志界
摘要: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我国民办高校历经艰难探索,逐步发展壮大,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民办之路。本文阐述了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,分析民办高校现存问题,探讨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。
关键词:民办;高等教育;民办高校
20世纪80年代以来,我国民办教育历经艰难探索,逐步发展壮大。从最初的校舍租借,四处聘请教师到现在的软硬件齐全,学科开设完备,我国民办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一批办学特色鲜明、教学质量高、社会声誉好的民办高校开始出现。截至2008年底,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已经达到640所,在校学生401.3万人,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6.6%。办学层次由专科迈入本科。具有本科教学资质的民办院校已经达到43所。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一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必要性
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与我国经济社会深入改革发展密不可分。发展民办高校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,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1.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。现有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无力承担如此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,民办高校则为人们开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,缓解了经济社会建设对人才需求与高等教育规模有限的矛盾。民办高校既为经济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知识、高技能、高素质人才,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作出了贡献。
2.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。在我国,公立高校的运作经费主要由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,民办高校则是通过自筹资金办学。在没有政府财政投入的情况下,民办高校同样担当了高等教育任务,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投入机制。长期以来,公立高校过于强调对学生理论的培养,导致其实践能力低下。民办高校则更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,及时调整专业设置,学生实践能力规划等,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培养机制带来新的观念。
3.优化教育资源,增强高等教育事业实力。民办高校的出现改变了高等教育独自由政府承担的局面,扩充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实力。民办高校聘用高校教师、租借高校教学设施,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,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。就世界范围看,民办教育催生出一批国际著名高校,集中展现了一国教育实力。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,发展民办高校是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实力的一种有效选择。
二、我国民办高校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
由于受国家政策、经济水平、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,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仍面临诸多难题。
1.资金问题。资金始终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所在,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。按照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之规定,民办学校对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,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。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,同时提出国家鼓励捐资办学。实际来看,学费是民办高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。
由表可见学费、杂费占办学经费90%以上。单一的资金渠道和有限的资金额度,直接影响到校园基本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,民办高校很难形成规模效应。
2.生源问题。生源问题事关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。近年来,随着普通公立高校大规模扩招及众多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间激烈的“生源战”,民办高校招生压力越来越大。一些规模不大、资质较低的学校甚至降低门槛,一味追求生源数量,而忽略新生素质,损害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。稳定、扩大生源是广大民办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。
3.师资问题。师资是高校实施“品牌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民办高校教学队伍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,而本校教师主要由退休高校教师构成。由此出现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,流动性大的现象。事实也表明,发展态势较好的民办高校往往都很重视本校师资队伍建设。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保证,进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,实现民办高校良性循环发展。
4.管理问题。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态势各异,采取的管理体制也大不相同。较为流行的做法是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。院长由外聘人员或创办者本人担任。受传统文化影响,家族式管理是我国民办高校的显著特征。这种模式对于凝聚人心,统一行动具有天然优势。但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壮大,聘用家族外成员人数在逐步增加。由此出现家族内外成员在决策管理意见上相左的问题也在增多,而这些问题往往都需要创办者亲自协调。无疑加重了领导者负担,提高了管理成本。建立唯贤是用、唯贤重用的用人制度是一种可行选择。
5.外部制度环境问题。长期以来,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法规滞后于教育实践的现象十分突出。民办教育发展缺乏长远性政策指导,各地区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不一,由此带来不明朗心理预期,同时也使得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出现短期行为。
三、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措施
从实际情况出发,实施积极的政策引导,规范的法制监管,为民办高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,是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。
1.完善政策法规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虽晚,但发展十分迅速。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,如《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(1987)》、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(2004)》等等,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,需要适时调整政策,继续加大扶持力度,尤其是在办学许可,资金筹集等方面。
2. 优化民办高校社会结构。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鼓励促进其发展的同时,加强管理同样十分重要。部分院校不从自身办学条件和资质出发,虚假宣传,恶意招生,浪费大量教育资源,造成不良社会影响。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介入,强化管理,鼓励优胜劣汰,优化民办高校社会结构,扶持名牌高校出现。
3.加强评估。评估是促使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。以教学评估为中心,规范办学条件和资质,引导民办高校找准定位,放眼世界,放眼未来,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。评估体系要突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注重办学的公益性。
4.引导民办高校完善自我管理机制。民办高校管理体制、师资队伍建设及用人制度的完善除了靠“内部”力量外,积极的“外部”因素同样不可缺少。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:有计划组织公、民院校相互交流;把民办院校管理人员纳入干部培养计划等方式,将科学管理理念和规范的管理体制推荐给民办院校。
5.鼓励民办高校参与社会活动。基于历史原因,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处于不对等地位。相关管理部门可牵头组织民办高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既帮助了民办高校实现权威性的舆论宣传,又有助于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。
参考文献
1.石葱靛,民办高校的投入机制和形成初探[J],教育发展研究,2005(6)
2.徐东,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[J],基础教育研究,2007(4)
3.徐绪卿,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回顾及中长期发展思路[J],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,2009(1)
4.王庆如, 陕西民办高等教育:问题、对策与展望[J], 民办教育研究,2009(1)
5.周书灵、徐公伟,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原因[J],中国国情国力,2009(3)